首頁 / Eye的加油站 / 病例分享
2023/6/18
青光眼患者,必須一輩子用藥水來控制眼壓。隨著點藥水時間越久,原本某些副作用完全不受影響,卻可能在多年之後「累積」成為較嚴重的副作用,形成全身性的反應。注意!當問題出現了,記得告訴醫師更換眼藥水。
2022/9/29
來到青光眼科門診的第一印象,就是人山人海,中午不休診。三五成群相揪回診檢查拿藥的老病號們,也有隨身攜帶筆電工作,等序號趕著回去上班上課的青壯年。印象最深就是抱著襁褓的奶娃,焦急地跺著腳步,推娃娃車走來走去的爸媽或爺奶。「這麼小,怎可能有青光眼……」這是我心中第一個疑問。
2022/6/13
「再這樣高,降不下來,半年就失明了.....」醫師驚呼,她驚慌,但這情況已持續8個多月。對於國人的慢性病,大家很清楚:比如血壓持續高到150,就該吃藥了!糖化血色素高於7,自覺控制不太好!面對青光眼,為什麼能夠每天吃3顆小白(降眼壓口服藥) 外加2瓶藥水,三不五時有頭痛就去吊降眼壓的點滴,每天還能神色自若,期待青光眼好起來?
2021/11/16
殘酷的視界就在眼前,一年一年、一日一日崩壞,越來越霧,回不去的清晰,病患總是會想:我要怎麼做來挽回我的視力?到底要積極搶救,還是保守治療?當醫師說:「青光眼不可能治癒,只能控制!」
2021/9/28
角膜水腫的常見原因,有眼壓升高、前房發炎、角膜內皮細胞失養及眼睛手術的併發症。如果有出現角膜水腫,眼壓多半是量不準,一般氣動式眼壓機是透過角膜厚度來估算調整眼壓值,量起來可能太高、正常或略低,必須由醫師透過裂隙燈或超音波檢測!
2020/7/29
眼睛脹痛、刺痛、畏光,頭部也會抽痛,眼壓似已受控一段時間卻又暴衝,更糟糕的情況連角膜也出現水腫,頻繁往返醫院回診,患者既難過又焦慮。醫師告知:這是頑固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而且視力可能留不住……
2020/3/1
同樣得到青光眼,慢性與急性的差別在於一個是小偷,一個是強盜。「我就是來不及在黃金8小時搶救,48小時之後眼壓才降下來,所以左眼只剩下影像…..」急性青光眼患者談自己遇劫過程,充滿不解與無奈,從此留不住視力?
2020/1/18
如果想在茫茫人群中篩檢青光眼病患,可能如海底撈針,因為絕大多數人不相信「我怎麼可能會得青光眼?」有一種例外,你將心生警剔自投羅網:有家族性遺傳,機率高於一般人7-9倍。
2019/10/31
有雜誌和網路文章狂推「吊單槓治百病」,公園就是健身房,自己當復健師。從骨刺、脊椎側彎、五十肩到肩夾擠症候群通通可治療,甚至有教學影片。青光眼病患是否想過,這些動作會造成什麼影響?
2019/10/24
青光眼的視野缺損發展到一眼幾乎沒有視力,或中心視力被遮蔽,來到這個階段時通常立體感會變差、距離感拿捏不準,尤其夜間視覺明顯反應較為遲鈍,世界將缺乏立體感……
2019/9/24
到底幾歲開始讓孩童玩3C比較適合呢? 學齡前嬰幼兒肌肉協調不足,身體容易向前傾,且雙手短小,通常只能將3C擺放在眼前15-20公分之處,長期下來容易造成眼睛過度接受藍光刺激而損傷。
2019/8/31
戴隱型眼鏡就貪方便又好看,但是不能偷懶到不顧眼睛…….戴著隱形眼鏡戲水、隱形眼睛該拋而沒拋或未清洗潔淨;小感染是急性結膜炎,大事不妙是阿米巴原蟲入侵你的眼,啃噬你的角膜!
2019/5/31
春天到了,花卉陸續綻放,結伴踏青追花期,從桃花、櫻花到海竽,以及各式花田。有民眾穿梭賞花拍照之後,發現自己眼睛腫、睜不開流眼淚等症狀,這是一種「花粉症」,也就是過敏性結膜炎。
2019/5/30
別以為平板電腦比較大,傷眼的風險就比較小? 學齡前的小朋友滑手機,抓寶可夢、玩遊戲一級棒,但是帶來視力傷害並會影響腦部發育,不可輕忽!
2019/5/29
視網膜剝離是四季可見的眼疾,但盛夏不少青年從事較激烈活動,若本身又有高度近視,極可能導致此症。研究顯示視網膜剝離發生率從每年七月進入高峰,通常天氣酷熱與喜歡玩「跳水」大有關係!
誘發眼中風發作的因素很多,包括冷熱溫差大丶情緒波動、壓力太大、過於緊張、長期熬夜丶睡眠不足等,患者多數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血管硬化等心血管疾病。
發現小孩有「弱視」需把握黃金矯正期,愈早矯正愈好,最遲9歲之前。因為人的視力9歲趨於穩定,錯過這段時間,視力將無法回復。
根據眼科醫學會統計,之前白內障發生年齡多在60歲以上,現在40至50歲青壯年白內障病例,比10年前增加5成,更不乏30多歲就罹患白內障的年輕患者。所以,別再說白內障是銀髮族的事!
2019/5/28
粉領族如果夏日也濃妝打扮,愛美無極限,當然可以!但是,當心隔離霜太靠近眼瞼使眼睛發癢,流汗使眼妝暈開,造成角膜潰瘍!
OK鏡片矯正視力? 這是角膜塑形術之英文縮寫。對家長造成旋風具有矯正視力的功效,但是兩派說法不一。支持派醫師認為可協助擺脫近視困擾,反對派醫師認為可能提高角膜感染潰瘍風險。
乾眼症患者有年輕化趨勢! 台灣目前確診至少200萬人正受乾眼症所苦,幾乎10個人之中,就會有一位是現代「乾哥乾妹」。
氣喘、過敏性皮膚炎、鼻炎都需要使用類固醇治療,短暫性的使用並不會有所影響;但是長期使用,就必須注意可能帶來的傷害,尤其孩童務必要注意視力的急劇變化。
2019/5/27
頻頻眨眼並非喜歡對人放電..... 以前大家認為眼輪匝肌亢進症,是更年期婦女才會有的毛病;近年來上班族長時間使用3C產品,求診患者變得年輕化。
健身機器頭下腳上的「倒立機」號稱可放鬆肌肉、改善腰酸背痛,或是緩解椎間盤壓力不均,更可鍛鍊出6塊腹肌。事實可能恰巧相反,它隱藏一些不必要冒的危險!
他接受近視雷射手術10年之後,眼睛開始感覺視力愈來愈模糊,無論開車、看公文霧茫茫。一年換了5副眼鏡,狀況依舊沒有改善,經眼科檢查後發現是核硬化性白內障惡化⋯⋯
2019/5/26
皮膚乾燥需要保濕,眼睛乾澀需要滋潤,保濕和滋潤要注意什麼呢? 提醒:不可自己當醫生,或看廣告亂賣眼藥水!
2019/5/24
寵物出門玩耍,常會被樹葉、樹枝刮傷角膜,眼睛一大一小眨呀眨淚汪汪!同樣地,令人角膜破皮可能來自乾眼症、揉眼睛、戴隱形眼鏡或指甲、紙片不小心劃傷,甚至被異物如樹枝丶雨傘戳傷…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