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碼沾黏~沾黏和發炎有何不同?
發布日期:2022/6/27
如果你曾經動過手術,你也許曾聽過「沾黏」這個名詞,或聽醫生這麼說:「傷口又發炎了,有一點沾黏⋯」。到底什麼是沾黏?發炎和沾黏又有什麼關聯?有沒有什麼辦法能降低傷口的反覆發炎和沾黏狀況呢?手術要成功,短期發炎不會造成問題,長期發炎又沾黏,就可能成為問題!
創傷、組織修護與沾黏之間的三角的關係
大家都有過不小心割傷手指的經驗,當手指割傷時,身體會經歷下面過程:手指割傷(組織創傷、流血)→傷處發炎→組織修復→傷口癒合
發炎症狀:就是紅、腫、熱、痛
它是一種身體的免疫防禦機制,協助身體清除透過傷口入侵的致病微生物及受到傷害壞死的細胞,避免造成傷害加重。當身體處在發炎狀態中或持續太久,最好要追縱發炎部位的進展,並遵醫囑服藥治療。
組織修復:始於發炎初期至傷害因素被移除
在受傷處會形成新的小血管,供應組織所需的氧氣及營養;接著由纖維母細胞製造結締組織來填補傷處。最後,纖維化的組織會進行調整且完成癒合工作。
但是如果傷處過大、切面不平整,或創傷處出現感染、反覆發炎等狀況則會影響組織修復,可能因此修補不當而留下疤痕或導致沾黏。
為什麼手術後容易發生沾黏?
在正常情況下,不同的組織和器官是彼此分開的。受傷後續的組織修復階段,新產生的纖維組織就像膠水般能把傷口黏起來……如果"不小心"把相鄰的組織或器官黏在一起就稱為「沾黏」。
一般來說,由於手術開刀時必定會造成組織的破壞,手術範圍越大,對組織破壞程度就愈多,相對組織修復的時間會變得更久,因而更容易導致組織發炎,增加沾黏發生的機率。
[健康小百科] 沾黏會怎麼樣! 沾黏可能不會造成任何影響,但亦可能因兩個組織或器官被黏在一起,進而影響其正常運作,導致疼痛或引發併發疾病。舉例,腹部手術後常會發生「腸沾黏」,若腸子和腹膜沾黏在一起不見得會有明顯症狀;但若是兩段腸子互相沾黏就可能影響腸道蠕動,嚴重還可能造成腸阻塞,甚至出現腸子壞死等問題。 再舉例,青光眼手術會為眼睛製造出水口,讓房水流出以降低眼壓。如果術後發生沾黏就會阻塞出水口,使房水無法順利排出,進而影響手術的效果。 |
哪些人比較容易引起術後沾黏?
●有慢性病或因使用某些藥物容易有發炎的問題
●長期使用多種青光眼藥水可能會有眼睛局部發炎
●有自體免疫系統問題也容易產生慢性發炎
●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患者常伴有其他共病
●腹部肥胖者體內發炎指數通常比較高
重要提醒 術後傷口的護理對沾黏的預防很重要!若術後傷口照顧不良,造成傷口反覆發炎或感染,一旦發炎時間拉長則組織修復也會推延,因而產生過多的纖維化組織,引起沾黏之機率相對變大。另外,醫師技術與微創手術的選擇,將有助於控制傷口大小、出血量,縮短手術時間,也許能夠降低沾黏的發生機率。
(文章來自營養師Stel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