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白內障、視網膜 這3種手術的照護須知
發布日期:2020/4/22

眼睛小且結構複雜,想到必須動手術,常令人感到害怕!但是任何手術必須透過醫病配合,才能增加手術的成功率。所謂「醫病配合」不外乎及早發現、手術時機、病患體質等,眼科醫師盡全力搶救穩定可用的視力,術後照護的配合度相當重要,患者又該注意哪些事項?
術前評估 了解自身的狀況
青光眼、白內障及視網膜手術,這三種是眼睛比較常見的手術,手術前必須簽寫同意書,術後醫院也會提供照護說明。任何手術有其風險,尤其需要全身麻醉的手術,首先要做麻醉評估,並依指示暫停服用抗凝血劑,對於有慢性病、心血管及免疫系統疾病的患者,需嚴格配合自身健康控管。此外,手術的時機也是一個重點,它攸關「視力可能恢復多少?」,醫師技術與病程進展狀況,建立互信機制為共同目標,最後必須加上患者術後照護。提醒:照護的責任在於自己!
術後必知 5大共同重點
1. 患眼通常會有麻醉、切開、縫合過程,在手術後有輕微的紅腫痛不適屬於正常,也會使用抗生素及止痛藥,並於術後戴上鐵罩保護患眼,勿擅自拆除。
2. 請遵醫囑按時服用消炎、止痛、消腫藥,並洗淨手才做定時點藥水的動作,避免感染。
3. 術後一個月內患眼勿碰水,若需清潔請以生理食鹽水及消毒紗布輕拭眼部周圍的分泌物。洗臉可用毛巾擦拭,洗頭請委託美髮院或家人協助。
4. 術後一個月內請勿提重物、彎腰低頭。睡覺必須戴鐵罩,戴好戴滿三十天,盡可能平躺入睡,以防不自覺翻身壓到術後患眼。
5. 一星期內暫停長時間閱讀或用眼,不可在暗室或光線過亮之處逗留。術後可能產生畏光現象,視個人情況於數週之後逐漸消失。
術後傷口照護 注意事項不同
1. 青光眼手術:有些醫院採取球後局部麻醉,三總眼科手術是以全身麻醉進行。小樑網切除術製造房水引流暗溝,所以結膜位置會鼓起一個「濾泡」;而亞曼濾過管是置入一個如同指甲般的收集盤搭配一條引流細管,使房水排出到結膜下方吸收。這二種房水的「出水口」要保持一定程度的暢通,術後也許必須藉助按摩來減少沾黏,避免出水口堵塞,再度導致房水流通不順。
2. 白內障手術:一般老年性白內障手術,局部麻醉、超音波乳化更換人工水晶體,手術過程只要20分鐘。隔天,即可以拆掉鐵罩,白天則可戴上護目鏡或太陽眼鏡;部分患者可能有短暫畏光情況,須留意動作輕緩,減少油煙刺激。至於,視力清晰聚焦會依年齡差異而恢復時程些微不同,年齡越大恢復時間可能稍久。
3. 白內障合併青光眼手術:這是2合一手術,通常指小樑網切除術加上白內障手術一次完成,由於患者本身就有青光眼,眼壓控制情況不好之外,視神經、視野可能已受損。術後在結膜位置同樣有一個「濾泡」,有些人的體質也許亦必須透過按摩來降低沾黏。視神經萎縮惡化為不可逆轉,術後視力的恢復程度也因人而異。
4. 視網膜手術:有些高度近視及糖尿病患者常伴隨有視網膜相關問題。手術過程利用特殊矽膠油及眼內空氣浮升的力量,抵住造成視網膜剝離的裂孔,術後必須採取「趴睡」姿勢,持續2-4星期,能促使視網膜平貼黏合,且睡眠時得配合側臥或趴睡,才能有助於貼回黏合。然而,若患者也有青光眼,術後長時間趴睡極易造成眼壓升高,因此術後照護亦有兩難,眼科醫師必須同時監控眼壓。
貼心提醒
出院之後,照護的前10天不可彎腰、提重物,避免便秘、用力咳嗽及打噴嚏等。30天之後,可碰水及正常緩和的活動。最好能在2個月之後,才開始從事勞力工作及體能活動,但是從事劇烈性甩頭或憋氣的訓練運動,建議此後都不宜。眼科手術必須定期回診追蹤3-6個月才算穩定,其視力的恢復情況也依個人視神經受損程度而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