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丨雷射治療篇
發布日期:2019/6/10

治療目的
利用特殊光波於眼組織(如虹膜、小樑網、睫狀體等)燒灼或切開,使房水循環暢通而達到降眼壓的效果。由於在眼球表面沒有傷口,不會有傷口感染或癒合不良的問題。健保有給付,在門診施行即可。
二種情況需要雷射治療
1. 隅角閉鎖型病患
該型病患主要是因為瞳孔、水晶體間阻塞(pupillary block)而引起隅角狹窄的問題。如能早期就施行預防性雷射把隅角空間向後拉開,幫助房水能由後房順利流通至前房,能增加隅角的開放度而促進房水的疏通。如此可避免引致不可收拾的急性青光眼發作。
2. 隅角開放型的病患
該型病患若因隅角本身已是開放,但阻塞的位置是由於隅角的小樑網構造通透性不佳導致,可利用雷射將小樑網之間隙拉開,改善的房水的排出速率,有助於房水順利流通。

青光眼雷射的種類
雷射虹膜穿孔術(Laser iridotomy)及雷射虹膜整型術(laser iridoplasty)通常用於隅角閉鎖型病患,而雷射小樑網整型術(laser trabeculoplasty)則用於隅角開放型的病患,這些雷射治療只需眼球表面麻醉即可施行。近年來,雷射小樑網整型術改良了雷射光的波長及脈衝,使其可以有效選擇具有色素細胞之小樑網加以破壞而保留其他相關結構的完整,達到破壞最少效果最高的目的,稱為選擇性雷射小樑整型術(selective laser trabeculoplasty)。
另有內視鏡下睫狀體雷射凝固術(Endoscopic cyclophotocoagulation,ECP)、經鞏膜睫狀體破壞術 (transscleral cyclophotocoagulation,TCP)用於較末期的病患,由於此種雷射會有明顯疼痛感,無法在門診完成,需至手術室先麻醉後實施。
1. 雷射虹膜穿孔術
對於隅角閉鎖性青光眼是一種改善眼睛體質的雷射,成功率則要看隅角沾黏的程度。如果隅角沾黏的範圍增加,則雷射施行完,部分仍需繼續藥物控制治療。
2. 雷射小樑網整型術
針對開放性青光眼的病患,大約75%可降低眼壓,其效果與隅角的色素深淺有關,需經由隅角鏡檢查再來判斷。但是可能持續三、五年後,又會有眼壓升高之情形。此時可以再重複施行。
3. 睫狀體雷射
大多數的病患施行之後,都可以獲得眼壓下降的效果,仍有部分病患在持續一段時間的眼壓控制之後,眼壓再度升高,此時亦可重複施行。
雷射可能的副作用
1. 雷射小樑網整形術及雷射虹膜穿孔術,只需要點用局部麻醉劑,並不會有太大的副作用;雷射燒灼組織過程中眼球可能有輕微刺痛及不適感,但術後一般不會有劇烈疼痛。
2. 睫狀體雷射則須打球後麻醉才可施行,打針時會有疼痛感,但麻醉後雷射的過程並不會疼痛。術後可能會有酸痛感及發炎現象,可配合局部冰敷與止痛劑、抗發炎藥物控制。要注意的是,此種雷射亦有機會造成眼球萎縮的後遺症。
3. 雷射術後,需遵醫囑短期使用類固醇眼藥水,也有可能暫時眼壓上升或短暫的視力模糊、昏暗,大約一天至一周即可恢復正常,故不必過度擔心。
4. 雷射術後,如須點其他青光眼藥水,不同藥水宜相隔5-10分鐘。由於雷射並沒有傷口,所以並不影響日常生活比如洗臉、洗頭、游泳等。
雷射是治療並非治癒
每一種雷射治療主要促進房水的流通或降低房水產生進而降低眼壓,阻止持續的衰退惡化,並不是青光眼就治癒了,病患必須定期回診追蹤。